時間[2017-10-6] 共閱[ 1810次]
一個市場究竟熱不熱,還是需要資本這個溫度計來試一下!
作者 | 楊宏遠(運聯傳媒記者)
編輯 | ZERO
車貨匹配,顧名思義就是將“車”和“貨”進行匹配的過程;車貨匹配平臺是典型的“互聯網+物流”的產物,從誕生起就一直深受業內人士的關注。尤其是在2014年更是成井噴之勢,大量企業涌現,市場競爭激烈。
那么經歷過這一輪激烈的“百團大戰”之后,車貨匹配的發展現狀如何呢?
首先,用融資情況來測一下車貨匹配市場的真實體溫。
資本是否看中或許不能完全概括一種商業模式的真正價值,但卻能反映出它的商業價值和發展潛力。
從融資次數來看,車貨匹配在20個月中融資22次,占總融資次數的12%,和快遞、同城配送、冷鏈物流、跨境電商物流、倉儲物流、干線物流共同成為近兩年的投資熱點。
但是從融資總數來看,車貨匹配平臺的“熱度”似乎沒有那么名副其實,22次融資總額只有約50.1億元,只占到物流行業20個月融資總數的3%。
■ 造成融資次數與融資總數不匹配的原因是什么?
☉第一,車貨匹配市場尚不成熟,多數企業融資能力較弱。
雖然車貨匹配平臺經過了從2014年開始的“百團大戰”,現在市場上都是競爭的勝利者,也具備一定的實力,但是從整體市場上看,部分企業像雷豐騎士、天天有貨、叭叭速配、船老大、好運虎、Ezyhaul、Deliver等公司的融資總額都比較小,而且大部分集中在天使輪。
從這一點來說,整個市場發展還不成熟,資本并沒有過多投入,仍處在試探階段。
☉第二,市場格局尚未形成。
從融資數量劃分,車貨匹配市場大致分為四個梯隊:貨車幫占據第一梯隊,融資總數達23.53億元,接近融資總數的一半,運滿滿和云鳥屬于第二梯隊,福佑卡車、貨拉拉、拉拉快送屬于第三梯隊,其他企業屬于第四梯隊。
雖然可以大致的劃分為四個梯隊,但是車貨匹配市場模式多樣,企業之間很難形成壓制。即使是同一領域內,雖然運滿滿在融資數量上弱于貨車幫,但仍有與貨車幫一戰的實力。
雖然市場的融資次數與融資總數不匹配,但是車貨匹配仍然算是近兩年的投資熱點,只是市場尚未成熟,格局尚未形成。
雖然融資情況可以反映一個市場的熱度,但是拋開歷史看融資顯然是不明智的。
■ 車貨匹配的概念是在中國物流行業的大環境下應運而生的。
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場,有數據顯示,2016年全國社會公路物流費用達8萬億元,但是,與龐大的市場體量相對的是高度碎片化的市場體系,中國絕大多數的運力資源都掌握在個體司機手中,而個體司機每天做的最多的事就是“趴活”。
個體司機所掌握的物流信息不集中,加上行駛路線固定,他們無法獲取更多的貨源信息,以至于形成了高達近40%的空載率。而貨主需要發貨時,尤其是下午和夜間又往往找不到司機。
大市場與低效率行成的強烈反差促進了車貨匹配平臺的興起。這其中還有一個小故事,車貨匹配概念首創和推動者其實是運聯傳媒,在2014年運聯峰會上,運聯傳媒將新杰物流總經理王堅的演講搬上微信公眾號,車貨匹配一詞才正式面向公眾。
車貨匹配平臺從2014年開始紅遍大江南北,全國1000多家物流平臺公司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,資本也開始日益關注這一領域。
從車貨匹配概念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,所謂的車貨匹配平臺,其實就是通過線上平臺實現去中介化,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提高信息檢索能力和匹配效率,減少司機的等待時間、空駛距離,提高滿載率,以最低的成本、最快的效率促成雙方交易。
因此,匹配能力是車貨匹配平臺最重要的競爭力,也是資本最看重的一點。
無論是依靠科技的力量,還是走增量為先的路線,無論是針對干線市場還是城配市場,車貨匹配企業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增強自身的匹配能力,這才是基礎。
■ 從車貨匹配概念的誕生和近兩年的融資狀況中,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:
1)匹配能力是車貨匹配平臺的核心競爭力。車貨匹配是一個大概念,在這個概念下又誕生了很多企業,衍生了很多商業模式,但是無論是哪種商業模式,切入到哪個細分領域,匹配能力才是平臺的核心競爭力。拋開核心競爭力,是不可能得到資本的長期青睞的。
2)車貨匹配市場發展尚不成熟,資本大多處于觀望和試探態度,新玩家還有加入的機會。寡頭初現,少數企業開始在融資能力上拉開差距,現有企業和新玩家正面競爭風險較大,更好的建議是繼續細分市場,走差異化競爭路線。
3)市場對于平臺的耐心不可預計,貨主和司機對平臺的好感度和忠誠度有了下降趨勢。車貨匹配企業要想在融資能力上有大的提升,就要完善平臺的信息服務體系,提供更多增值服務,建立方便快捷、安全及時的支付模式,維護好平臺的信譽機制。
本文轉自聯運傳媒,并不代表本網觀點。